公司动态
 
首页 > 公司动态  >  200升塑料桶的生物降解性能测...

200升塑料桶的生物降解性能测试方法与标准制定

2025-08-21

200升塑料桶的生物降解性能测试与标准制定,是推动其环境友好性升级、适配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。由于这类塑料桶多采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等传统非降解材料,若需评估其生物降解性(尤其是针对新型可降解材料制成的200升桶),需结合材料特性、使用场景及环境影响,建立科学的测试方法与标准体系。

一、生物降解性能的核心测试方法

材料成分预处理:200升塑料桶体积较大,测试前需对样品进行破碎、研磨,制成粒径均匀的颗粒(通常1-5毫米),确保材料与降解环境充分接触。同时,需通过红外光谱、热重分析等手段确认材料成分(如是否含可降解聚合物,如PBATPLA等),排除非降解添加剂对测试结果的干扰。

堆肥降解测试:模拟工业堆肥环境(温度58±2℃,湿度50%-60%,氧气浓度≥10%),将样品与堆肥基质(如木屑、秸秆混合粪便)按比例混合,定期测定材料的质量损失率、二氧化碳释放量及残留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变化。通过对比空白对照组,计算材料在特定时间内(如180天)的生物降解率,当降解率达到90%以上时,可判定为具有良好的堆肥生物降解性。

土壤降解测试:针对可能在自然环境中废弃的场景,模拟土壤环境(温度 25±2℃,pH 6.5-7.5,湿度 30%-40%),将样品埋入特定深度(如10厘米)的土壤中,定期取样测定材料的重量损失、力学性能衰减(如拉伸强度保留率)及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。通过长期监测(如 1 年),评估材料在土壤中的自然降解能力。

水环境降解测试:若200升塑料桶可能进入水体环境,需进行淡水或海水降解测试。在相应水体介质中(温度20-25℃,盐度30-35for海水),放入样品并监测其外观变化(如崩解程度)、溶解有机碳(DOC)释放量及水体中微生物对材料的分解效率。重点评估材料是否会在水体中产生微塑料污染。

生物分解产物安全性评估:除了降解效率,还需检测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(如小分子有机物)及最终产物(如二氧化碳、水)是否对环境无害。通过毒理学测试(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),确保降解产物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。

二、生物降解性能标准制定的关键方向

明确适用范围与材料分类:标准需界定适用于200升塑料桶的生物降解材料类型(如天然高分子基、合成可降解聚酯基等),并区分不同使用场景(如工业包装、农业用途)对应的降解要求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

统一测试条件与评价指标:针对不同降解环境(堆肥、土壤、水体),规定标准化的测试温度、湿度、介质成分及测试周期,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。核心评价指标应包括:生物降解率(重量损失率或碳转化率)、力学性能保留率、崩解时间、微塑料生成量及产物安全性等。

规范标识与溯源要求:标准需明确可降解200升塑料桶的标识规范,标注材料类型、适用降解环境、降解周期等信息,便于回收处理和消费者识别。同时,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原材料溯源体系,确保所用材料符合生物降解性能要求。

衔接回收处理体系:考虑到200升塑料桶的循环利用特性,标准应与现有回收体系衔接,明确可降解塑料桶与传统塑料桶的分类回收要求,避免因降解材料混入传统塑料回收流而影响再生利用效率。

动态更新与国际协同:生物降解技术不断发展,标准需建立动态修订机制,纳入新技术、新方法(如微生物接种加速降解测试)。同时,应参考国际标准(如 ISO 14855 系列、ASTM D6400 等),推动国内外标准协同,促进国际贸易与技术交流。

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与完善的标准体系,可有效规范200升塑料桶的生物降解性能评价,引导企业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,减少塑料污染,为其在循环经济中的绿色应用提供技术支撑。

本文来源:庆云新利塑业有限公司http://www.sdqyxlslt.com/